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地市 > 开封 > 正文
今日看点:“赶考路”上再寻焦裕禄丨一棵泡桐“长”出民族乐器产业
2022-08-17 16:00:33 来源: 中国搜索
关注河南热线

兰考,焦裕禄奋斗过的地方,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
8月16日上午,“‘赶考路’上再寻焦裕禄”采访团再次出发,从便民服务中心走到黄河湾风景区,从东坝头镇张庄村走到堌阳音乐小镇,深入了解焦裕禄事迹,实地感受今天的兰考面貌。

坐标:便民服务中心


(资料图)

打通最后一公里

“学习焦书记,一心为百姓。”走进兰考便民服务中心,左侧的标语映入眼帘。预约数、今日办结数、等待数、正在办理数……在这句标语的下面,一个电子屏幕详细展示着当日业务办理情况。

为了“让群众少跑腿”,兰考便民服务中心“让数据多跑腿”,精心打造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,投放乡镇智慧政务一体机,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。

目前,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首批引入了税务、公安、人社等7家单位的24台自助设备,包含税务发票领取、完税凭证领取、代开专用发票、社保卡领取、开具无房证明、开具临时身份证明、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、车辆违章查询及缴费、办理护照申请表等34项业务。

坐标:黄河湾风景区

“荒滩”变“绿洲”

黄河兰考段是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大拐弯处,呈“U”字形,因地势险要,素有“豆腐腰”之称。

曾经,这里有上百个风口、地下水位高、含碱量大,“风沙、内涝、盐碱”成为兰考数百年来的“三害”。

1962年冬天,焦裕禄来到这里,看到的是兰考遭遇“三害”最严重的时候。小面积翻淤压沙、翻淤压碱、封闭沙丘试验……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大干一场,总结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,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。

如今的黄河湾早已“荒滩”变“绿洲”,冬天,大批灰鹤、大雁、大鸨、大琵鹭、秋沙鸭等候鸟在此嬉水、觅食、停歇。大堤景观走廊、蒸汽小火车搭配着波澜壮阔的黄河湾风景,使此处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品牌。

坐标:东坝头镇张庄村

行走在“幸福路”上

东坝头镇张庄村,红砖黛瓦,绿意盎然,柏油路铺到家门口。行走在张庄村的“幸福路”上,记者发现,街道干净整洁,一片敞亮,两旁是村民自发开办的特色商品店铺。

这里不仅有桐花书馆、张庄戏院、黄河湾书画院,还建成了四面红旗馆、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、民俗馆,已经发展成多元化的旅游景点。

谁又能想到多年前的张庄村,曾是有名的大风口,沙丘遍布,贫困凋敝。1963年,焦裕禄带领除三害工作队在该村查风口、追风源、寻找治沙办法,留下了宝贵的焦裕禄精神。

“多年来,张庄村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懈努力,让整个村子焕然一新,村民也走上了发家致富的‘幸福路’。”讲解人员介绍道。

坐标:堌阳音乐小镇

一棵泡桐“长”成一个大产业

琴瑟和鸣,余音袅袅。走进音乐小镇,传来一阵阵宛转悠扬的音乐声。

这里聚集了兰考县90%的民族乐器生产企业,主要生产古筝、古琴、琵琶、阮琴等20多个品种、30多个系列产品,年产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,年产值18亿元。让人想不到的是,这些琴的琴板是用种在村外的泡桐做的。

一个人,一棵树,一种精神,一个产业。

多年前,为了挡风压沙,时任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决定在这里栽种泡桐。因为“这种树能在沙窝生长,长得又快,五六年就能长成大树。成林之后,旱天能散发水分,涝天又能吸收水分,可以林粮间作,以林保粮”。

现如今,一棵泡桐“长”出了民族乐器产业,已经成为兰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。

记者手记

兰考:会它千顷澄碧

475天,焦裕禄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,播撒下千顷澄碧的希望。

焦裕禄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兰考人民的心中,他的精神让兰考换了新天,并跨越时空,影响、激励、鼓舞、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。

2017年3月,兰考成功脱贫,成为河南省首个“摘帽”的贫困县。今天的兰考,遍地花草、绿树成荫、道路宽敞、高楼成群……正在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。(张欣慧 魏凯)

责任编辑:hN_1706